FPC,英文全名為Flexible Printed Circuit,縮寫為FPC,中文俗稱“軟板”或者“柔性板”,標準術語為撓性板,它是一種常見的、主要的、技術含量較高的PCB產品。
最初出現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,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實現量產,主要用于必須彎曲(折疊、卷繞)或者移動(伸縮)的區(qū)域。相對剛性板。
FPC因其所具有的“撓性”(柔軟)可實現電路在三維空間(靜態(tài)或者動態(tài))的導通,但也其的“撓性”,多數情況下無法做主板使用(大面積情況下,支撐強度不夠、穩(wěn)定性差),配套剛性板(做主板)使用。
柔性線路板(FPC)生產流程:雙面板制程:開料→ 鉆孔→ PTH → 電鍍→ 前處理→ 貼干膜 → 對位→曝光→ 顯影 → 圖形電鍍 → 脫膜 → 前處理→ 貼干膜 →對位曝光→ 顯影 →蝕刻 → 脫膜→ 表面處理 → 貼覆蓋膜 → 壓制 → 固化→ 沉鎳金→ 印字符→ 剪切→ 電測 → 沖切→ 終檢→包裝 → 出貨
單面板制程:開料→ 鉆孔→貼干膜 → 對位→曝光→ 顯影 →蝕刻 → 脫膜→ 表面處理 → 貼覆蓋膜 → 壓制 → 固化→表面處理→沉鎳金→ 印字符→ 剪切→ 電測 → 沖切→ 終檢→包裝 → 出貨
FPC主要應用領域:包括手機、電腦、PDA、LCM、數碼相機、汽車電子、醫(yī)療電子、以及硬盤、移動存儲、打印機等消費類數碼產品。
全球主要FPC制造商核心產品布局分析:基于FPC實際制造的難易程度和市場規(guī)模、發(fā)展趨勢,把FPC分為以下三類:
入門類:單雙面
一般類:多層、剛-撓性結合板
高端類:集成類、載板技術類等高端技術
FPC廠展望FPC的未來發(fā)展
基于中國FPC的廣闊市場,日本、美國、臺灣各國和地區(qū)的大型企業(yè)都已經在中國設廠。到2012年,柔性線路板與剛性線路板一樣,取得了極大的發(fā)展。
但是,如果一個新產品按"開始-發(fā)展-高潮-衰落-淘汰"的法則,FPC現處于高潮與衰落之間的區(qū)域,在沒有一種產品能代替柔性板之前,柔性板要繼續(xù)占有市場份額,就必須創(chuàng)新,只有創(chuàng)新才能讓其跳出這一怪圈。
那么,FPC未來要從哪些方面去不斷創(chuàng)新呢?主要在四個方面:
厚度:FPC的厚度必須更加靈活,必須做到更薄。
耐折性:可以彎折是FPC與生俱來的特性,未來的FPC耐折性必須更強,必須超過1萬次,當然,這就需要有更好的基材;
價格:現階段,FPC的價格較PCB高很多,如果FPC價格下來了,市場必定又會寬廣很多。
工藝水平:為了滿足多方面的要求,FPC的工藝必須進行升級,最小孔徑、最小線寬/線距必須達到更高要求。
展望未來,FPC(柔性印刷電路板)前景廣闊。隨著電子產品持續(xù)向輕薄化、便攜化邁進,FPC 的可彎折、節(jié)省空間特性將越發(fā)凸顯優(yōu)勢,在智能手機、可穿戴設備等領域需求有望大增,為實現產品極致設計提供可能。在汽車電子領域,其能靈活適應復雜車內布局,助力自動駕駛、智能座艙系統(tǒng)布線,滿足汽車智能化發(fā)展需求。同時,5G 通信普及促使基站、終端設備對高頻高速電路需求攀升,FPC 憑借精細線路與良好信號傳輸性能可大顯身手,不斷拓展應用邊界,持續(xù)推動電子產業(yè)創(chuàng)新前行。